吳俊業

 
 

吳俊業老師

吳俊業

職稱:副教授兼主任
合聘單位:哲學所
聯絡方式:03-5162363
E-mail:
cing@mx.nthu.edu.tw
領域:現象學、海德格哲學、當代歐陸哲學


 



學經歷

  • 德國伍柏塔爾大學哲學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
  • 香港大學文學士(主修哲學)
  • 香港理工學院設計學文憑


歷任職稱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哲學研究所 副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 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 2004年4月-至今,國立清華大學教育通識中心,清大通識中心向度一課程小組召集人
  • 2013年9月-至今,東吳學報,編輯委員
  • 2015年5月-至今,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編輯委員


【榮譽】

  • 2011-2013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


專長領域

【專長領域】

  • 現象學
  • 海德格哲學
  • 當代歐陸哲學


【科技部專題計畫】
  (1)主要主持的計畫案

  • 吳俊業 (2015.6.1 – 2016.5.31)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美學〉。國科會圖書計畫。(科技部計畫編號:MOST 104-2420-H-007-005-2E2)
  • 吳俊業 (2014.8.1 – 2016.7.31)。〈語言表達與本源性──胡塞爾與早期海德格的語言現象學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計畫編號:MOST 103-2410-H-007-059-MY2)
  • 吳俊業 (2013.6.1 – 2014.11.30)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美學〉。國科會圖書計畫。(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 102-2420-H-007 -006 -2E)
  • 吳俊業 (2011.8.1 – 2014.7.31 )。〈他者與社群性的身體現象學──從胡塞爾到沙特及梅洛龐蒂〉。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國科會計畫編號:NSC100-2628-H-007 -035 -MY3)
  • 吳俊業 (2009.8.1 – 2010.7.31)。〈晚期海德格的我群與他者問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 98-2410-H-007)

  (2)共同主持計畫案

  • 藍亭主持,鄭凱元、金凱文、吳俊業、王華共同持 (2013.8.1- 2016.7.31)。〈培育年輕人才-意識哲學〉。國科會推動規劃補助計畫(整合型)。(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 102-2420-H-038 -004 -MY3)


【社群參與】

  • ‘Phenomenolgy for East-Asian Circle’成員
  • 「臺灣哲學學會」會員


論文著作

(A)(經審查之)專書、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

(A.1)專書

  • Ng, Chon Ip. 2006. Weltoffenheit und Verborgenheit bei Martin Heidegger. Ein phänomenologisches Studium. Neue Studien zur Phänomenologie. Band 4. Frankfurt a. M.: Peter Lang.

(A.2)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

  • 吳俊業 (2014)。〈網路時代的影像現象學〉,編收於:游淙祺 主編,《網路傳媒與文化:意象、圖像與虛擬影像》。台北:華泰文化,2015。頁149-168。
  • 吳俊業 (2014)。〈本己與他者──《存有與時間》中的他者概念的現象學定位〉。《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第五輯):海德格:詮釋現象學及其銳變》(海德格《存在與時間》出版八十週年學術會議專刊)。香港:現象學與中文科學研究中心,頁193-216。(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97 – 2410 – H – 007 – 047)
  • 吳俊業,2012,〈本己與他者──《存有與時間》中的他者概念的現象學定位〉。《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第五輯):海德格:詮釋現象學及其銳變》(海德格《存在與時間》出版八十週年學術會議專刊),香港:現象學與中文科學研究中心。(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97 – 2410 – H – 007 – 047) (2009.06.08 通過評審,即將出版)
  • Ng, Chon Ip, 2012,“Reversibility and its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Phenomenological Explication of a late Merleau-Ponty’s Concept,” (2011.05.09 通過評審,結集於 Phenomenology and Human Experien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for PEACE IV) 中,即將出版)
  • 吳俊業,2010,〈從書寫到書法—─一個身體現象學的考察〉,《清華學報》(THCI Core),第四十卷第三期,九十九年九月(〈筆墨之外:中國書法史跨領域研究論文集〉),頁301-326。
  • 吳俊業,2009,〈胡塞爾與他者問題──基本規模的闡釋與初步定位〉。《哲學與文化》(A&HCI),三十六卷第四期,頁71-84。(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97 – 2410 – H – 007 – 047)
  • 吳俊業,2009,〈道德形上學的理念與證成〉,編收於:周大興 主編,《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展望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頁127-152。


(B)研討會論文

  • 吳俊業 (2015.06.13)。〈胡塞爾視域下的語言與本源性問題〉。《語言與心靈》。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討會。
  • 吳俊業 (2015.06.13)。〈在笛卡兒主義界限徘徊的胡塞爾與瑟爾──一些初步的省察〉。《現象學的多面向》。中國上海同濟大學現象學中心。
  • 吳俊業 (2015.03.21)。〈規範性問題與儒家的心性論傳統〉。《心性現象學與心性哲學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科技部「培育年輕人才:意識哲學」計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 吳俊業 (2015.01.13)。〈儒學倫理學的現象學詮釋學轉化與規範性問題〉。《「東亞與西方思想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Ng, Chon Ip, 2011.9.29, “Gegenstände für uns und Dinge zwischen uns–Heideggers Begriff des Dinges und seine phänomenologische Relevanz,”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Gesellschaft für phänomenologische Forschung): Dinge, Gegenstände und Objekte in der Phänomenologie. Institute of Cultural Science,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 (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 100-2628-H-007 -035 -MY3)
  • 吳俊業,2011.05.27。〈意向性與肉身性─瑟爾與胡塞爾意向性理論的初步對比與考察〉。《「生命與現象學反思」現象學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現象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清大新聘教師激勵研究專案計劃:99N82597E1)
  • 吳俊業,2011.05.06。〈藝術與真理的本源〉。《美感‧真理‧表達──現象學與藝術學學術會議》,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鄭承隆亞洲現象學中心。
  • Chon Ip Ng, 2010.12.10, “Reversibility and its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enomenology for East-Asian Circle (PEACE): Border-Crossing. The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 吳俊業,2010.11.14。〈身體現象學與實踐的形上學〉。《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
  • 吳俊業,2009.12.18。〈意義與社群性─「第五沉思」從陌異經驗到初階社群之路〉。《從邏輯到歷史 – 胡塞爾誕生一百五十週年學術會議》,鄭承隆基金亞洲現象學中心/ 現象學與當代哲學資料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100-2628-H-007 -035 -MY3)
  • Chon Ip Ng, 2009.09.21, “Sociality and Alterity in early Heidegger–A reappraisal of the concept of ‘Mitsein’.” The 3rd Conference of Phenomenology for East-Asian Circle (PEACE):The Applied Phenomenology. The Korean Society for Phenomenology/ The SNU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98-2410-H-007 -061)
  • Chon Ip Ng, 2008.12.12, “Expression and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The Third Meeting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Organizations (OPO III),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 吳俊業,2008.11.28。〈繪畫與自然底經驗〉。「想像與自然」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吳俊業,2008.11.1。〈從書寫到書法—一個身體現象學的考察〉。《筆墨之外:中國書法史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 吳俊業,2008.4.25。〈語言表達的肉身性〉。《「理論與實務」現象學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 吳俊業,2007.11.24,〈知覺:從意向性到可逆性〉。《身體、認知與意義 II》,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 吳俊業,2007.10.13,〈可逆性的現象學旨趣及其哲學含意〉。《當代歐陸哲學研討會─差異性》,南華大學哲學系。
  • 吳俊業,2007.5.25,〈本己與他者─《存有與時間》中的他者概念的現象學定位〉。《詮釋現象學及其蛻變:海德格《存在與時間》出版八十週年學術會議》,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
  • 吳俊業,2006.11.18,〈科技本質的探問與回應─晚期海德格科技觀的現象學解讀〉。〈2006年台灣哲學學會「主體與實踐」研討會議〉,哲灣哲學學會。
  • 吳俊業,2005.12.29,〈循環與差異─海德格此在現象學中的基本張力〉。《現象學與世界─兩岸三地年青學者學術研討會》,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
  • 吳俊業,2005.10,〈意義的理念性與歷史性〉。《當代歐陸哲學研討會─理性與歷史》,南華大學哲學系。
  • 吳俊業,2004.10,〈海德格的真理概念及其限制〉。《第一屆當代歐陸哲學研討會─真理問題》,南華大學哲學系。
  • 吳俊業,2004.9.3,〈道德形上學的理念與證成〉。《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C)報告

  • Ng, Chon Ip (2014.3.13). “Husserl and Sartre at the limit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intersubjectivity.” NTHU-KYOTO workshop on Philosophy for Young Scholars.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 吳俊業,2011.9.25。〈莊子的他者閱讀〉。《「跨文化視域下的莊子研究」工作坊》,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工作坊報告)
  • 吳俊業,2011.02.25。〈「肉」的現象學含意〉。《哲學言「肉」:梅洛龐蒂現象學工作坊》,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工作坊報告)


(D)譯著

  • 吳俊業譯,Klaus Held 著,2004a,〈海德格的基本情調與時代批判〉。克勞斯‧黑爾德著,孫周興主編,《世界現象學》,台北:左岸出版社,頁170-198。
  • 吳俊業、羅麗君譯,Klaus Held 著,2004b,〈本真生存與政治世界〉。克勞斯‧黑爾德著,孫周興主編,《世界現象學》,台北:左岸出版社,頁218-240。
  • 吳俊業譯,J. Patocka,690-709,2000a,〈胡塞爾現象之主體主義與一門「非主體性的」現象學之可能性〉。倪梁康主編,《面對實事本身─現象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頁690-709。
  • Ng, Chon Ip and Trawny, Peter (trans.), Haizi, 2000b. “Der Dichter, den ich liebe – Hölderlin”. Hölderlin Jahrbuch 1998-1999, Bd. 31, Eggingen: Edition Isele, pp. 335-341.


(E)其它學術著作

  • 吳俊業,2009,〈科技本質的探問與回應:晚期海德格科技觀的現象學解讀〉。劉國英、張燦輝編,《求索之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頁225-251。
  • Ng, Chon Ip. 2001. “Die hermeneutische Weltoffenheit und die komplementäre Verborgenheit in Sein und Zeit”. O. Cosmus and P. Trawny (ed.). In Gesprächen leben. Wuppertal: Bergische Universität Wuppertal, Fach Philosophie, pp. 101-109 (Privatdruck).
  • 吳俊業,2004. 10,〈在多元差異中開展的公共性〉。《當代》,第二○六期,台北,頁22-31。
  • 吳俊業,2000.3,〈主體、客體、家園〉。《香港人文哲學月刊》,第七十五期,香港人文哲學會,頁3-13。


開設課程

  • 批判思考
  • 價值與實踐
  • 現象學
  • 美學
  • 海德格
  • 身體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