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下) 清華通識人物「陳寅恪、趙元任」系列演講:講題簡介

 

4/23 (二柏克萊的老旁聽生—叫我如何不想「他」?/ 曾志朗院士

1978,在柏克萊教書的那一年,我很認真的把人類語言的生物基礎、來源以及變化,與猩猩、鳥類等動物的差異,講解得非常清楚詳細。在我的課堂上,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整個學期沒有缺席過,總是很認真做筆記。最後一堂課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們這些實驗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真的是很精采!中國文字有很美、很重要,很值得研究,但為什麼你沒有想過用這些技術、想法、理論好好了解漢語聲韻學和漢字閱讀?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用聲音表達,每種文字都象徵著人類的文明之一。解開內部的謎就能了解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你們應該用你們的實驗方法把它們解開。他為我打開進入漢語研究的一扇門! 
他就是被尊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先生。


 

4/25 (四陳寅恪的歷史學及語文學思想孔令偉助研究員

陳寅恪作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上承乾嘉考據學傳統,更將歐洲的語文學引入華文學界 ,對中國史學研究造成典範性的影響。 1925、1928年清華大學國學院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後成立,陳寅恪均參與其中。在清華與史語所工作期間,陳寅恪藉由語文學方法,專治過往中國學者所未能處理之史學課題,其研究特長結合歷史學關懷及語文學方法,開啟華文學界對多語種史料的關注。與此同時,陳寅恪為史語所積極網羅各種史料,成為今日臺灣學界的寶貴資產。通過其學術研究之推進,二十世紀二〇至三〇年代間華文學界在東方語文學領域上嶄露頭角,受到國際學人所矚目。本次演講重點探討陳寅恪的歷史學及語文學思想,並梳理其學術遺產的後世影響。



4/30 (二種花留與後來人—陳寅恪和清華園陳以愛教授

陳寅恪在北京清華園的時光,是他畢生精神最為發抒的時期。「尋夢難忘前度事,種花留與後來人。」(〈清華園寓廬手植海棠〉1948年3月)是他久別重返卻預感不久又將離去時所賦之辭。回首昔日清華園之遊,如溫舊夢。他曾在黨國體制揭幕之際,著〈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述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申述「人文主義之教育」的必要。又借審查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兩冊,把「舊酒」姑注於「新瓶」之底,揭出其「不古不今之學」的路徑。更在〈與劉文典教授論國文試題書〉,嘆息自我殖民者的「認賊作父」而「自亂宗統」。戰鼓聲日益接近之際,他在〈高鴻中明清和議條陳殘本跋〉著辨亡之論,痛陳明季君臣「不戰不和」必至「亦戰亦和」之終局,而已沉吟於韋莊〈秦婦吟〉的流民圖世界。



5/2 (四「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什麼?」音樂家趙元任的永恆啟示/ 楊忠衡執行長

趙元任是民國初年不世出的才子,即使物換星移,到了網路發達、科技昌明、天涯如比鄰的時代,他那驚人的語言能力、數理文哲多修的才華,依然讓今人折服。然而作為音樂家的角色,他那為數不多的作品在今日看來,已經顯得單純、傳統、保守。那麼除了因為優美旋律、詞意優雅,可以讓《教我如何不想他》傳唱不休之外,究竟我們還能從他的音樂找到什麼里程碑的註記,以及歷久彌新、堪稱永恆的啟示呢?且讓我們撥一點心思探討,相信會有受用無窮的收穫。

 


5/7 (二教我如何不想他─談趙元任先生的學術思想及教育貢獻 / 蔡維天教授

        趙元任先生是用科學方法解析現代漢語的先驅,也是中國近代傑出的音樂家、教育家和方言學者。他一生高風亮節,淡薄名利,但對自然、對文化卻充滿了好奇心和親身探索的精神,完美結合了科學理念和人文精神,以一介書生瀟灑遊藝於人間。我們從《教我如何不想他》一曲其音樂特質的解析開始,引領大家走入趙先生的感性世界;我們也藉由導讀《語言問題》、《中國話的文法》等膾炙人口的著作,讓大家看到他如何在亂世中開疆拓土,作育英才,在中美大陸都走出了自己的一方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