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上) 張繼瑩、劉柳書琴、徐淑賢老師—旅讀淺山與族群:「新竹泰雅族的遷徙路徑」

 

授課教師

張繼瑩、劉柳書琴、徐淑賢 — 旅讀淺山與族群

作者

邱渝庭、許一凡

作品名稱

新竹泰雅族的遷徙路徑

作品類型

團體作品

作品概述

這份作業以文獻為基礎,並參考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網站「部落範圍框」,進一步繪製成兩份電子地圖,透過這些內容,系統且具象地梳理了泰雅族自南投Pinsbkan起源,經歷多次遷徙,最終形成當今台灣各地部落分布的歷史過程。詳述泰雅族沿溪流拓墾的遷徙路徑,強調「溪流交會點」(hbun)與「山谷間的平坦地」(quri)在部落聚落形成中的核心角色,並分析了基納奇(Knaji)、馬里光(Mrqwang)和合歡群(Gogan)等主要族群系統的分類與特性。

電子地圖連結:
1. Google Maps:https://reurl.cc/36m2bM
2. ArcGIS:(點選「內容」):https://reurl.cc/NbD7N9

教師推薦語

渝庭與一凡均是在本次課程中,第一次接觸新竹山區的泰雅族部落議題,在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我們探討了新竹地區泰雅族與閩南、客家族群之間的歷史互動,以及日治時期族群政策對泰雅族造成的影響,包括隘勇線推進過程中居住區、生活方式與習俗的變遷。而渝庭與一凡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整理了泰雅族耆老的口述資料與相關史料,並結合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所提供的資訊,所製作出的電子地圖,以及族群遷徙歷程,為具體且系統化地理解新竹地區泰雅族群的遷徙與部落分布情況。對於我們探究新竹地區泰雅族提供了重要的貢獻與價值。

 

如無法閱讀,請直接開啟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