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零基礎開始到正式登台演出,積極學習且表現出色
京劇有其嚴謹之表演功法,即使是模仿都深具難度。修課的同學,在國光劇團專業演員的指導下,認真學習京劇《春草闖堂》〈行路〉的唱唸及身段,及〈對證〉的唱唸。〈行路〉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除了胡知府與春草各懷鬼胎的人物心理,一個是急驚風一個是慢郎中的對比,就是抬轎子的虛擬表演了,雖然,學生不像專業演員,從小訓練腰腿功夫,能夠明顯做出上坡、下坡的身段,但非常可貴的是,飾演轎夫的四位同學,挑選了看起來最不顯眼的配角,且只有他們四位,當胡知府、春草都能分為三組,輪流練習時,轎夫組卻得為每一組抬轎,學習精神可嘉,且印證了練習是成功的不二法門,轎夫們表演起來,因為課堂上多練了兩輪,就是比胡知府、春草組來得步伐穩定且舞臺位置掌握得宜,令人激賞。
〈對證〉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僅能先完成讀劇部分。對同學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唱腔,尤其是李伴月小姐的一段【慢板】,但難歸難,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得快的同學壯膽下,成果發表時,同學們都能情緒飽滿地讀劇演出,表演時觀眾席的反應也很投入,成果展相當圓滿。(以上關於〈對證〉的演出過程與內容,僅供評審參考之用,不參加本學期通識優秀學生作品評選。)
出席期末呈現的觀眾除了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許峻郎執行長、國光劇團張育華團長、王安祈藝術總監及主教老師,還有中央大學學生及校友,及清華大學圖書館人社分館的陳姿臻主任、表演同學的室友、校內對戲曲感興趣的學生等。主教老師給了同學很高的評價,讚美同學表現出色,演員老師們平常自己表演,原本對教學不太有把握,現在也因為同學的表現而增添信心與教學熱情,可見同學們表現精彩。
二、從清華通識出發,跨校串連新一代年輕學生投入傳統藝術的學習
本課程與東海大學戲曲課程共同參與國光劇團「戲曲傳承計畫」,兩校學生學習的劇目皆為《春草闖堂》。本學期特別安排清華的修課同學們前往台中東海大學戲曲課堂交流,在老師們的指導下,由兩校同學初步嘗試共同演出《春草闖堂》。通過兩校彼此之間的交流與觀摩,不但展現清華同學們的優秀實力,也讓同學們「以戲會友」,認識到自己與彼此之間在學習上的強項與尚待改進之處,讓通識課程的教育不僅侷限於校園內,而更能推廣到台灣不同地區,將清華通識課程的效益極大化。本校通識課程已有「清華 X 成大」的課程教學模式,本課程則藉由戲曲的學習,創造「清華 X 東海」的互動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北部與中部大學的交流,跨校串連年輕學生的學習動能,開創共好共贏的教育前景。
三、縱向繼承經典深度,橫向開拓教學廣度,展現大學與社會責任的結合
本課程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結合國光劇團的專業師資,將戲曲實作落實到研究型大學的通識教育之中,堪稱國內創舉。藉由通識中心、中文系與華文所的教學與人力資源整合,本課程不但縱向繼承經典藝術,且橫向開拓通識課程教學的可能性。大學、實務界與企業的三方的共同努力,具體呈現在學生優秀的學習表現上,足為本校與全國院校之楷模。
四、立足「清華3.0」發展目標,以通識課為載體,培育新一代清華學子
本課程符合「清華3.0」的校務發展目標,基於「養國子之道,乃教之以六藝」的精神,通過現代詮釋的禮樂射御書數,使學生對未來世界有更大的承擔,通古今之變,識天人之際。「京劇新美學」課程將傳統藝術融入現代化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促進不同學科的修課學生交流,發揮各自所長並相互合作,建立團隊精神。期末呈現結合理論與實務,讓同學們不但得以認識藝術之精粹,並且在彼此的激盪之中建立起更豐富多元的人文關懷與知識能力。修課學生在課程告一段落之後,仍持續參與相關藝術表演、藝文欣賞等活動,並與授課老師和同學們保持聯繫,在臉書社團常有互動。本課程的成效,不僅侷限於上課期間,更深入浸潤學生的生活,使人文藝術成為內在的陶冶,展現清華通識課程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