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林宗德

 


林宗德老師

林宗德

職稱:副教授
合聘單位:社會所
聯絡方式:03-5742836

E-mail
tdlin@mx.nthu.edu.tw
領域:科學知識社會學、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社會學與哲學、日本科技史

 

 

學經歷

  • 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學/STS博士
  •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 美國史丹佛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學士


歷任職稱

  • 國科會社科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日本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科學史/科學技術論研究室 協力研究員


專長領域

[專長領域]

  • 科學知識社會學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社會學與哲學
  • 資訊與技術系統
  • 日本科技史

[科技部專題計畫]

  • 102學年度:發展機器人學的建模實作與知識生產(1/2)(主持人)
  • 103學年度:發展機器人學的建模實作與知識生產(2/2)(主持人)

[教育部計畫]
其它計畫

  • 2012-2013,Japanese Robotics Research as Viewed from the Production of Robot Theater,公益財團法人住友財團/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 (主持人)


論文著作

(A)期刊論文及專書論文

  • 林宗德、陳登祥,2023,照護機器人的倫理思考,《生命教育研究》第15卷第1期,頁31-65。
  • 林宗德,2022,〈機器人與自閉症:重新思考社會互動〉,收錄於林文源、郭文華、王秀雲、楊谷洋編,《科技/社會/人4:跟著關鍵物去旅行》,頁324-339。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2017,〈氣候科學:電腦模擬的不確定性〉,《科技、醫療與社會》第24期,頁7-48。
  • Lin, Tzung-De. 2015. Recreating the Place: Video-Sharing Websites and the Promotion of Domestic Tourism in the Concurrent Trend of Popular Media-Induced Tourism and Local Mascots in Japan. Pp. 290-301 in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Growing E-Tourism Industry, edited by Hajime Eto. Hershey, PA: IGI Global.
  • Lin, Tzung-De. 2015. Theater as a Site for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Theatrical Robots in Japan and Taiwa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9(2): 187-211.
  • 林宗德,2014,〈機器人的文化與科技〉,收錄於林文源、楊谷洋、陳永平、陳榮泰、駱冠宏編,《科技 社會 人 2: STS跨領域新挑戰》,頁158-172。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尤苡人,2014,〈平田Oriza的現代口語戲劇理論與機器人劇場〉,戲劇學刊第19期,頁167-202。
  • 林宗德,2012,〈晶圓廠勞動過程之探討:以時間秩序為分析角度〉。《政大勞動學報》28:45-86。
  • Lin, Tzung-De. 2012. “Fuzzy Logic.” Pp. 488-495 in Leadershi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Reference Handbook, edited by William Sims Bainbridge. Thousand Oaks, CA.: Sage.

 

(B)研討會論文

  • 林宗德、周紹傑,2021,〈機器人促發的社會互動:自閉症類疾患者與機器人的互動〉。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8月23-26日。(線上會議)
  • 錢樺、林宗德、李宗勳,2021,〈沙從哪裡來,會往哪裡去?沙與大潭藻礁爭議〉。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8月23-26日。(線上會議)
  • 林宗德、陳登祥,2020,〈照護機器人的倫理思考〉。第十六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10月24-25日,臺北:臺灣大學霖澤館。
  • Lin, Tzung-De. 2018. “Caring-for” and “Caring-about” Perspectives on Healthcare Robots in the Age of Neurodivers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 (Robotics), Ethics, and Governance. Kore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KIAS), Aug. 23-24, Seoul.
  • 林宗德,2015,〈自閉症與機器人:一段短暫匯流的歷史〉。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3月27-28日,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林宗德,2014,〈織進糾結裡的陪伴機器人〉。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暨世界人類學會聯合會,10月3-4日,台北:政治大學。
  • 林宗德,2014,〈成為實驗工具的機器人〉。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3月22-23日,竹北:交通大學。
  • 林宗德、尤苡人,2012,〈日本機器人戲劇中的機器人 /人間關係〉。第三屆日本研究年會,11月17-18日。高雄: 中山大學。
  • 林宗德,2011,〈(非)體現之心靈: 論日本人形機器人戲劇〉。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10月8-9日。台北: 中央研究院。
  • Lin, Tzung-De. 2007. “The Translation of Fuzzy Logic into Japa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Computing and Philosophy (ECAP) Conference, June 21-23, University of Twente, Twente, the Netherlands.

 

(C)書評及其它

  • 林宗德,2022,誤點一分鐘都不行!從《準點發車》看日本鐵路的歷史、系統與文化,OPENBOOK閱讀誌。
  • 林宗德,2020,書評:《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橫看近代科學的一種編織與打造》,《臺灣社會學刊》68:177-190。
  • 林宗德,2020,〈推薦序: 對事故的反省,並非自然而然發生〉,收錄於松本創著,黃耀進譯,《軌道: 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頁11-16。台北: 遊擊文化。
  • 林宗德,2019,〈關於STS的六個大哉問〉,收錄於林文源、林宗德、楊谷洋、程惠芳主編,《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1: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頁343-349。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2018,〈自動駕駛車應該為誰而駛: 私有化 vs. 公共性〉,收錄於林文源、林宗德、楊谷洋編,《科技/社會/人 3: STS跨領域新驛路》,頁19-28。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2015,〈科技出演,藝術家注意!〉,《科學發展》,第512期,頁80-83。
  • 林宗德,2015,〈機器人一定要有用嗎?〉,跨閱誌。
  • 林宗德、洪靖,2014,〈專題報導: 機器人倫理學專題〉,科技部大觀園新知報專題報導。
  • 林宗德,2014,〈能源科技的健康爭議單元導讀〉,收錄於范玫芳、林宗德、李河清、陳永平、陳榮泰編,《公民能不能-能源科技、政策與民主》,頁140-144。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2014,〈專題報導: 人與機器人互動專題〉,科技部大觀園新知報專題報導。
  • 林宗德、尤苡人,2013,〈專題報導: 機器人戲劇專題〉,國科會大觀園新知報專題報導。
  • 林宗德,2012,〈適當科技單元導讀〉,收錄於范玫芳、林宗德、李河清、潘美玲、楊谷洋、駱冠宏編,《風和日麗的背後-水 科技 災難》,頁198-203。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Lin, Tzung-De. 2011. Review Ruey-Lin Che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5(1): 113-115.
  • 林宗德,2010,〈科技與產業單元導讀〉,收錄於楊谷洋、陳永平、林文源、方俊育編,《科技 社會 人-STS跨領域新視界》,頁202-205。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2010,〈半導體工程師〉,收錄於楊谷洋、陳永平、林文源、方俊育編,《科技 社會
    人-STS跨領域新視界》,頁28-37。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林宗德、鄭芳芳、陳嘉新、郭文華,2009,〈STS的世界瞭望站(研究篇)〉,收錄於陳恆安、郭文華、林宜平編,《科技渴望參與》,頁354-370。台北:群學。

 

(D)譯著與校訂

  • 羅晨音譯,林宗德校訂,2022,《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譯自三戶祐子著,《日本の鉄道はなぜ世界で最も正確なか?》)。台北:游擊文化。
  • 林宗德譯,2019,《論文教室: 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譯自戶田山和久著,《論文の教室:レポートから卒論まで)。台北:游擊文化。
  • 林宗德譯,2017,《「科學的思考」九堂課: 學校不教的科學》(譯自戶田山和久著,《「科学的思考」のレッスン:学校で教えてくれないサイエンス》)。台北:游擊文化。
  • 王珮瑩譯,林宗德校,2015,《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譯自藤垣裕子編《科学技術社会論の技法》)。台北:群學。
  • 林宗德譯,2010,〈冰島的基因體爭議〉(Gísli Pálsson and Paul Rabinow, The Icelandic Genome Debate),收錄於許甘霖、吳挺鋒、翁裕峰編,《資本主義與當代醫療》。台北:巨流。
  • 林宗德譯,2007,《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Sergio Sismondo,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台北:群學。
  • 林宗德譯,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Philip Smith, 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台北:韋伯文化。

 

(E)碩士論文指導

  • 黃茂鑫(2023)人類如何以AI為師 以象棋棋手使用AI訓練棋藝為例(社會學研究所)
  • 江偉豪(2022) 為什麼該這麼蹲?深蹲爭議中的科學知識變遷(社會學研究所)
    (獲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3年碩士論文佳作獎)
  • 周紹傑(2020) 神經多樣族群的機器人互動:以戲劇方法來達成負責任的創新研究(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獲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1年碩士論文佳作獎)
  • 陳柏廷(2019) 看不見的半導體實驗室技術員:科學研究中的兩種知識論類型與其認同政治(社會學研究所)
    (獲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0年碩士論文優選獎)


開設課程

  • 科技與社會
  • 科學與技術研究
  • 技術研究
  • 機器人:社會想像與技術視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