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上) 吳哲良老師—空間的社會學與心理學:「歷史空間的包容性與多元再現——以新竹第六燃料廠大煙囪為例」

 

授課教師

吳哲良 — 空間的社會學與心理學

作者

茅嘉全

作品名稱

歷史空間的包容性與多元再現——以新竹第六燃料廠大煙囪為例

作品類型

個人作品

作品概述

六燃大煙囪有趣的地方在於,有許多存群的生活痕跡疊合在這裡,透過戲劇與遊戲的形式,讓前來參與的親子能夠對於歷史空間產生連結,並更進一步產生跨時空的情感聯繫,形成對於歷史空間的詩學想像。我們對於歷史空間的想像並非僅限於保存與觀賞,六燃作為一個互動性的歷史空間,當中的除了歷史物件的展示外,也與不同國小的創造性課程合作。我們也將戲劇與互動遊戲搬入古蹟當中,讓古蹟也可以是舞台、遊戲教育的場所。透過歷史空間,歷史故事更能夠以身歷其境的方式感受到。我們將台灣二戰時期的歷史改寫成互動是劇本,並與歷史空間互動,除了活化歷史空間的使用外,也讓我們的目標客群(親子團體)更能沈浸在其中,引發後續的社會效應。

教師推薦語

茅嘉全同學擔任厚德書院的戲劇服學助教,帶領同學藉由戲劇、遊戲的方式讓六燃遺址得以活化再利用,並且引導鄰近的國小學生與社區親子能夠在沈浸式參與的氛圍中重新思考歷史與遺址的價值,串接起空間的人文、生態與社區民眾的連結。這篇期末報告不僅充分表達本課程有關空間的社會、文化、心理的多重向度,也彰顯出清大學生透過服務學習所展現的社會實踐力。

 

如無法閱讀,請直接開啟pdf檔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