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時事系列課程


【疫起思辨:跨領域思考與對話】


2019年年底爆發自中國武漢的Covid-19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到2020年的6月28日全球確診病例已突破千萬,死亡人數也超過五十萬。台灣的防疫表現雖然相對其他國家穩健,但全球化讓所有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這個「世紀傳染病」對人類文明帶來嚴峻挑戰,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它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並同時思考應對策略,是這個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

呼應Covid-19疫情發展與衝擊,由中心專任教師共同合作規劃之時事系列課程【疫起思辨:跨領域思考與對話】:「Covid-19疫情下的隔離與(再)連結」、「疫情下的自由與權力秩序重組」、「Covid-19的防疫技術」、「疫災下的人性反思」及生科院吳文桂老師開設之「新冠病毒肺炎的教訓與衝擊」等5門課程。

課程影片介紹:疫情如何改變世界  清華開通識課

課程學期:109學年第1學期
系列課程列表:

Covid-19 下的隔離和(重新)連接

課程名稱:Covid-19 下的隔離和(重新)連接

授課教師:謝小芩、蕭菊貞、詹雨臻、李姝慧、黃致傑、賴婉琪、鄭志鵬

學分數:1學分

課程說明:

2019年底爆發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2020年造成全球大流行,這個「世紀傳染病」大幅度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人類也從原本的群體生活開始走向自我隔離,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成為大家新的互動準則。

戴口罩、遠距、在家工作、封城、鎖國等保持物理距離的自我保護方式卻也同時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社會與文化距離,並且衝擊我們對於社會作為一個「集體」的想像。因此在肺炎瘟疫蔓延的此時此刻,重新思索「連結」的意涵與「再連結」的可能性便刻不容緩。

本課程預計利用18小時的時間,以跨領域對話的方式,分別從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藝術文化等角度探討肺炎疫情對我們生命、政治、經濟、倫理與情感造成的影響,並希望與同學一同思索在此鉅變下我們如何可能重新連結在一起的行動方案。
 

Covid-19的防疫技術

課程名稱:Covid-19的防疫技術

授課教師:王慧菁、林文源、張延彰、林宗德

學分數:1學分

課程說明:

本課程探討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的科學與防止傳染擴大的策略。

第一單元「新冠病毒的科學」將探討三個問題: 一、以病毒學家的角度出發,解析新冠病毒的特性以及與其他病毒有何不同,為何新冠病毒造成如此大規模的流行?二、新冠病毒特效藥? 以病毒學的角度來探勘新冠病毒的藥物標靶,並討論新藥開發有哪些策略。三、新冠病毒的防疫科學。探討新冠病毒的疫苗開發面臨哪些問題? 我們什麼時候才有安全的疫苗?

第二單元探討「中醫的抗疫想像」。醫療充滿社會文化的面向,以中西醫的角度,對於疾病、身體與世界的關係有相當不同的想像方式。本單元將以科技社會想像力為基礎,區分中西醫的不同平和/衡與戰爭思考方式,並藉由一個SARS的中醫治療案例,分析中醫對於治療、身體與防疫措施的差異。相較於西醫將疫情視為身體與病毒間的戰爭與對抗,中醫以身體失衡思考,以及藉由君臣佐使的伍配恢復平衡,重點不再對抗病毒而是達成共存。藉此,我們探索社會、經濟與其他抗疫措施是否哪些有助於共存。

第三單元為「傳染病模型簡介」。目前已有許多學者提出關於新冠肺炎的模型解析和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在本單元中,將介紹較基本的傳染病模型,讓同學們瞭解常見的傳染病數學模型及其解析方式。

第四單元為「解讀醫療檢測數據」。基於對可能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的憂心,需不需要透過普篩估算新冠肺炎在台灣的盛行率,曾引發防疫政策上的爭論。病毒的篩檢和一般醫療篩檢,都牽涉到檢測的準確率、成本效益,以及對於結果的風險評估。本單元將解讀醫療篩檢數據對於政策以及個人醫療決定的意涵。

疫情下的自由與權利秩序重組

課程名稱:疫情下的自由與權利秩序重組

授課教師:翁曉玲、張繼瑩、簡立易、方天賜

學分數:1學分

課程說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帶來巨大的衝擊及挑戰。本課程以歷史法政的視野,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政經秩序的影響及相關省思,分為歷史、法律、媒體與國際關係四個單位。

第一單元聚焦於歷史觀點下的災異事件,內容分為三部分,包括(1)災異的理解與影響;(2)政府的應對;(3)歷史中的啟示。

第二單元討論「防疫與人權」。新冠肺炎讓人聞之色變, 而政府所採取的防疫措施,例如武漢台胞註記問題、 集中檢疫、 居家隔離、 禁止醫護人員和高中師生出國、 旅遊警示等等,亦讓人心生恐懼,質疑政府管很大,引發人權危機。本單元將從法律角度探討政府防疫措施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帶領同學一起思考討論防疫與人權保障間可能產生的衝突與該如何取得衡平的問題。

第三單位透過以下三個途徑,來與同學探討疫情下的台灣媒體現況,包括(1)人人只能順時中?談媒體角色:守望與監督;(2)秒懂天下事:資訊視覺化如何讓觀眾快速掌握疫情狀況;(3)幾家歡樂幾家愁:談疫情下媒體的營收(收視率與營收的反差、斯人獨憔悴:電影產業還有未來嗎?)

第四單位聚焦於疫情對國際秩序的衝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及巨大損害,顯示全球化的威力。以此為背景,本單元進一步探討疫情如何型塑當前的世界秩序及其可能的影響。

疫災下的人性反思

課程名稱:疫災下的人性反思

授課教師:吳俊業、陳孟亨、蔣興儀、吳哲良

學分數:1學分

課程說明:

在全世界爆發大規模的新冠病毒疫情之時,國家保護與國際競爭更為加遽,原有的社會關係與生活脈絡也受到衝擊,「我群」或「我」的存在也因社會離距(social distancing)而面臨到自我保護、對他者疑懼、尋找替罪羊等的人性的挑戰;疫情的公共衛生控管也讓疾病從病理學層面轉入「心理-社會-文化」的幽微面向。在懷疑、恐懼、隔離、責難的緊急狀態中,藝術又如何透過感受力與美感尋回社群韌性(community resilience)呢?

本課程將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等角度探討新冠病毒衝擊下浮現的人性衝突,並希望能夠藉由藝術的力量,引領同學把疫災當下的種種觀察與感受,轉化為創造性的作品。

新冠病毒肺炎的教訓與衝擊

課程名稱:新冠病毒肺炎的教訓與衝擊

授課教師:吳文桂

學分數:2學分

課程說明:

新冠病毒肺炎 Covid-19 是本世紀由新冠病毒SARS-Cov-2 在中國武漢開始所引發的全球性瘟疫病情,由於此病毒的快速突變,再加上各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的差異,對於各地區所引發的疫情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對於全球性的產業及經濟衝擊以及未來人類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的共同改變也是可預期的。

本課程嘗試從生命科學的觀點出發,整合歷史上類似的瘟疫事件,如上世紀的1918西班牙流感,一方面介紹此類傳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防疫措施以及醫療方法,另方面試圖將重點放在此次疫情發展過程中,我們因此可以記取的教訓以及進而導致的社會文化以及經濟政治層面的衝擊,如此才能讓年輕學子面對未來一定會再度重來的疫情。

由於這些教訓及衝擊,很明顯的將包括人權、外交、經濟、醫療科技和資訊大數據等多方向,甚至也將改變目前地球村人類的生活方式,因此課程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病毒的生命科學,病症及醫療的生物醫學基礎,以及未來防疫所需發展的公共衛生手段和新藥及疫苗生物科技;第二部分則分別邀請學有專精的外交大使、法界檢察官以及經濟產業執行長以通識教育的方式,分析瘟疫疫情暴發,對於國家社會以及全球化的影響,進而精進我們應該秉持的態度。

時事

瀏覽數: